联系我们:400-665-8553
销售联络:400-665-8553
媒体合作:666666666
展会合作:888888888
12218,是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密码”。即日起,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部以深调研的方式记录这场“产业竞速赛”,深入工厂车间,探寻企业“智造”动能,推出广州观察之走读“12218”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广州开发区的一位民营企业家出圈了。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视源电子”)董事王毅然受邀参加会议。
这让公众注意到了视源电子背后的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其已然成长为广州新的支柱性产业。在今年初广州提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被定位为“6个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3月20日,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中,媒体记者走进了视源电子等位于广州开发区的三家企业,探寻随广州新兴产业一同成长崛起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秘籍”。
视源电子于2005年12月在广州成立,以显示主控板卡业务起家,并逐渐向硬件制造的下游发展业务,成长为一家同时具备软硬件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王毅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视源电子在广州以1.4万元开始创业,2024年的营收已经超过220亿元人民币。
广州所提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第一个“2”代表的是: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记者发现,这个代表方向的“2”,已经在企业的生产和业务中上演。
目前,视源电子的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等显控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视源电子还自研了希沃教学大模型,进入“AI+”的新领域。
希沃教学大模型是一款整合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的垂类大模型,支持长图文生成,满足教学、教研场景的AI应用需求。现场,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软件平台总监刘霄翔演示了这款工具将带来的智慧教育新场景。
接入了DeepSeek等大模型,在希沃教学大模型的运作下,教师可以生成教案和PPT页面,设计互动小游戏,查阅课堂教学质量智能分析等。希沃教学大模型还可基于交互智能平板构建本地化算力中心,实现课堂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在无网络的情况下本地运行。基于智能平板等显控产品的广泛覆盖,视源电子的“AI+教育”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为这家企业提供了全新的业务增长极,这也展示了“两业融合”所带来的新的经济活力。
截至目前,视源电子旗下希沃已经覆盖全国超81%、多达17万所中小学的280万间教室,每天有超800万教师在使用希沃的软件平台,而仅仅是平台上的课件共享交流量就超过了10亿份,海量的数据为希沃大模型提供了独特的竞争力。
此外,“两化转型”也成为视源电子发展的新方向。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向记者介绍,视源电子在广州开发区投资20亿元,建设了智能制造基地,实现营销、研发、供应链、制造以及售后服务全业务链条能力构建。“广州提出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段宇介绍道,这也是视源电子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的原因所在。
2003年成立的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松电子”),如今已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建成国内领先的传感器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量产线余款系列智能的产业化突破。眼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建设中。
“国内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仅聚焦产业链中的一个或两个环节。”奥松电子副总经理陈新准向记者透露,公司已构建起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链条,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奥松电子的成长轨迹与广州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陈新准回忆道,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气体传感器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创新成果很快获得某知名智能家居企业的青睐,双方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基于高精度气体传感器的智能空气净化器。随着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奥松电子的订单量呈几何级增长,生产线从单条扩展到多条,团队规模也从数十人激增至数百人,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在广州市政府的引导下,奥松电子还成立了国内首个智能传感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汇聚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应用开发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陈新准介绍道,随后,成员企业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智能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广州传感器产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企业与城市的关系本质上是价值共生的生态关系。”陈新准深有感触地说,对企业而言,选择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的城市至关重要;对城市来说,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则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在这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企业必须“练好内功”:一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团队;另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合作,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创新链条。“真正的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必须沉下心来突破核心技术。”陈新准说,“这正是奥松电子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芯”)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广东省本土自主培育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也是广东省最早全面进入规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实现了广州自主培养集成电路制造从“0”到“1”突破,加速了广州集成电路产业量与质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广州本地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基础和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粤芯一期项目2018年3月打桩,2019年9月一期投产,2020年12月一期满产;二期项目于2021年12月投产,三期项目于2024年12月28日通线投产。粤芯仅用18个月实现量产,15个月实现满产,改写了广东“缺芯”历史,创下了粤芯速度、黄埔速度、广州速度。据介绍,粤芯一至三期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月产12英寸晶圆8万片,将有力满足大湾区制造业的功率分立器件、电源管理芯片、混合信号芯片、图像传感器、射频芯片、微控制单元等芯片需求。
广州所规划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包含了智能网联与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以及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例如,5个战略先导产业之一的产业就为定位在与集成电路产业的粤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国产替代的宏观环境下,粤芯生产线从投产到满产的时间进一步压缩,经济效益“拉满”。
粤芯CEO陈卫受访时屡次提及,他表示,从芯片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核心是感知、计算、存储和数据交换几个关键环节。大模型的爆发导致训练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交换需求会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能达到10倍甚至100倍。
陈卫透露,粤芯正在AI领域进行积极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AI边缘芯片领域,比如电机驱动、传感器、电源等,主要应用在机器人、手机、电脑和汽车等方面。
开云科技整合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打造全方位AI开发服务平台
联系我们:400-665-8553
销售联络:400-665-8553
媒体合作:666666666
展会合作:888888888
北京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B座15层(研发中心)
深圳 |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高新南七道数字技术大厦8层(AI实验室)
上海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人工智能岛智能制造大厦A栋12层
成都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C区云计算中心6层
武汉 |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光电子信息港B座9层
杭州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网新智慧园区创新大厦C座16层
广州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地达实大厦7层
Copyright © 开云智言科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46769号